CS-Notes/notes/计算机网络 - 网络层.md
2019-06-27 11:30:41 +08:00

254 lines
15 KiB
Java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 GFM-TOC -->
* [概述](#概述)
* [IP 数据报格式](#ip-数据报格式)
* [IP 地址编址方式](#ip-地址编址方式)
* [1. 分类](#1-分类)
* [2. 子网划分](#2-子网划分)
* [3. 无分类](#3-无分类)
* [地址解析协议 ARP](#地址解析协议-arp)
*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ICM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 [1. Ping](#1-ping)
* [2. Traceroute](#2-traceroute)
* [虚拟专用网 VPN](#虚拟专用网-vpn)
* [网络地址转换 NAT](#网络地址转换-nat)
* [路由器的结构](#路由器的结构)
* [路由器分组转发流程](#路由器分组转发流程)
* [路由选择协议](#路由选择协议)
* [1. 内部网关协议 RIP](#1-内部网关协议-rip)
* [2. 内部网关协议 OSPF](#2-内部网关协议-ospf)
* [3. 外部网关协议 BGP](#3-外部网关协议-bgp)
<!-- GFM-TOC -->
# 概述
因为网络层是整个互联网的核心因此应当让网络层尽可能简单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互的数据报服务
使用 IP 协议可以把异构的物理网络连接起来使得在网络层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
<div align="center"> <img src="pics/8d779ab7-ffcc-47c6-90ec-ede8260b2368.png" width="800"/> </div><br>
IP 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三个协议
- 地址解析协议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 网际组管理协议 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 IP 数据报格式
<div align="center"> <img src="pics/85c05fb1-5546-4c50-9221-21f231cdc8c5.jpg" width="700"/> </div><br>
- **版本** : 4IPv4 6IPv6两个值
- **首部长度** : 4 因此最大值为 15值为 1 表示的是 1 32 位字的长度也就是 4 字节因为固定部分长度为 20 字节因此该值最小为 5如果可选字段的长度不是 4 字节的整数倍就用尾部的填充部分来填充
- **区分服务** : 用来获得更好的服务一般情况下不使用
- **总长度** : 包括首部长度和数据部分长度
- **生存时间** TTL它的存在是为了防止无法交付的数据报在互联网中不断兜圈子以路由器跳数为单位 TTL 0 时就丢弃数据报
- **协议** 指出携带的数据应该上交给哪个协议进行处理例如 ICMPTCPUDP
- **首部检验和** 因为数据报每经过一个路由器都要重新计算检验和因此检验和不包含数据部分可以减少计算的工作量
- **标识** : 在数据报长度过长从而发生分片的情况下相同数据报的不同分片具有相同的标识符
- **片偏移** : 和标识符一起用于发生分片的情况片偏移的单位为 8 字节
<div align="center"> <img src="pics/23ba890e-e11c-45e2-a20c-64d217f83430.png" width="700"/> </div><br>
# IP 地址编址方式
IP 地址的编址方式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 分类
- 子网划分
- 无分类
## 1. 分类
由两部分组成网络号和主机号其中不同分类具有不同的网络号长度并且是固定的
IP 地址 ::= {< 网络号 >, < 主机号 >}
<div align="center"> <img src="pics/cbf50eb8-22b4-4528-a2e7-d187143d57f7.png" width="500"/> </div><br>
## 2. 子网划分
通过在主机号字段中拿一部分作为子网号把两级 IP 地址划分为三级 IP 地址
IP 地址 ::= {< 网络号 >, < 子网号 >, < 主机号 >}
要使用子网必须配置子网掩码一个 B 类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为 255.255.0.0如果 B 类地址的子网占两个比特那么子网掩码为 11111111 11111111 11000000 00000000也就是 255.255.192.0
注意外部网络看不到子网的存在
## 3. 无分类
无分类编址 CIDR 消除了传统 A B 类和 C 类地址以及划分子网的概念使用网络前缀和主机号来对 IP 地址进行编码网络前缀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变化
IP 地址 ::= {< 网络前缀号 >, < 主机号 >}
CIDR 的记法上采用在 IP 地址后面加上网络前缀长度的方法例如 128.14.35.7/20 表示前 20 位为网络前缀
CIDR 的地址掩码可以继续称为子网掩码子网掩码首 1 长度为网络前缀的长度
一个 CIDR 地址块中有很多地址一个 CIDR 表示的网络就可以表示原来的很多个网络并且在路由表中只需要一个路由就可以代替原来的多个路由减少了路由表项的数量把这种通过使用网络前缀来减少路由表项的方式称为路由聚合也称为 **构成超网**
在路由表中的项目由网络前缀下一跳地址组成在查找时可能会得到不止一个匹配结果应当采用最长前缀匹配来确定应该匹配哪一个
# 地址解析协议 ARP
网络层实现主机之间的通信而链路层实现具体每段链路之间的通信因此在通信过程中IP 数据报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始终不变 MAC 地址随着链路的改变而改变
<div align="center"> <img src="pics/66192382-558b-4b05-a35d-ac4a2b1a9811.jpg" width="700"/> </div><br>
ARP 实现由 IP 地址得到 MAC 地址
<div align="center"> <img src="pics/b9d79a5a-e7af-499b-b989-f10483e71b8b.jpg" width="500"/> </div><br>
每个主机都有一个 ARP 高速缓存里面有本局域网上的各主机和路由器的 IP 地址到 MAC 地址的映射表
如果主机 A 知道主机 B IP 地址但是 ARP 高速缓存中没有该 IP 地址到 MAC 地址的映射此时主机 A 通过广播的方式发送 ARP 请求分组主机 B 收到该请求后会发送 ARP 响应分组给主机 A 告知其 MAC 地址随后主机 A 向其高速缓存中写入主机 B IP 地址到 MAC 地址的映射
<div align="center"> <img src="pics/8006a450-6c2f-498c-a928-c927f758b1d0.png" width="700"/> </div><br>
#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ICMP
ICMP 是为了更有效地转发 IP 数据报和提高交付成功的机会它封装在 IP 数据报中但是不属于高层协议
<div align="center"> <img src="pics/e3124763-f75e-46c3-ba82-341e6c98d862.jpg" width="500"/> </div><br>
ICMP 报文分为差错报告报文和询问报文
<div align="center"> <img src="pics/aa29cc88-7256-4399-8c7f-3cf4a6489559.png" width="600"/> </div><br>
## 1. Ping
Ping ICMP 的一个重要应用主要用来测试两台主机之间的连通性
Ping 的原理是通过向目的主机发送 ICMP Echo 请求报文目的主机收到之后会发送 Echo 回答报文Ping 会根据时间和成功响应的次数估算出数据包往返时间以及丢包率
## 2. Traceroute
Traceroute ICMP 的另一个应用用来跟踪一个分组从源点到终点的路径
Traceroute 发送的 IP 数据报封装的是无法交付的 UDP 用户数据报并由目的主机发送终点不可达差错报告报文
- 源主机向目的主机发送一连串的 IP 数据报第一个数据报 P1 的生存时间 TTL 设置为 1 P1 到达路径上的第一个路由器 R1 R1 收下它并把 TTL 1此时 TTL 等于 0R1 就把 P1 丢弃并向源主机发送一个 ICMP 时间超过差错报告报文
- 源主机接着发送第二个数据报 P2并把 TTL 设置为 2P2 先到达 R1R1 收下后把 TTL 1 再转发给 R2R2 收下后也把 TTL 1由于此时 TTL 等于 0R2 就丢弃 P2并向源主机发送一个 ICMP 时间超过差错报文
- 不断执行这样的步骤直到最后一个数据报刚刚到达目的主机主机不转发数据报也不把 TTL 值减 1但是因为数据报封装的是无法交付的 UDP因此目的主机要向源主机发送 ICMP 终点不可达差错报告报文
- 之后源主机知道了到达目的主机所经过的路由器 IP 地址以及到达每个路由器的往返时间
# 虚拟专用网 VPN
由于 IP 地址的紧缺一个机构能申请到的 IP 地址数往往远小于本机构所拥有的主机数并且一个机构并不需要把所有的主机接入到外部的互联网中机构内的计算机可以使用仅在本机构有效的 IP 地址专用地址
有三个专用地址块
- 10.0.0.0 \~ 10.255.255.255
- 172.16.0.0 \~ 172.31.255.255
- 192.168.0.0 \~ 192.168.255.255
VPN 使用公用的互联网作为本机构各专用网之间的通信载体专用指机构内的主机只与本机构内的其它主机通信虚拟指好像是而实际上并不是它有经过公用的互联网
下图中场所 A B 的通信经过互联网如果场所 A 的主机 X 要和另一个场所 B 的主机 Y 通信IP 数据报的源地址是 10.1.0.1目的地址是 10.2.0.3数据报先发送到与互联网相连的路由器 R1R1 对内部数据进行加密然后重新加上数据报的首部源地址是路由器 R1 的全球地址 125.1.2.3目的地址是路由器 R2 的全球地址 194.4.5.6路由器 R2 收到数据报后将数据部分进行解密恢复原来的数据报此时目的地址为 10.2.0.3就交付给 Y
<div align="center"> <img src="pics/1556770b-8c01-4681-af10-46f1df69202c.jpg" width="800"/> </div><br>
# 网络地址转换 NAT
专用网内部的主机使用本地 IP 地址又想和互联网上的主机通信时可以使用 NAT 来将本地 IP 转换为全球 IP
在以前NAT 将本地 IP 和全球 IP 一一对应这种方式下拥有 n 个全球 IP 地址的专用网内最多只可以同时有 n 台主机接入互联网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全球 IP 地址现在常用的 NAT 转换表把传输层的端口号也用上了使得多个专用网内部的主机共用一个全球 IP 地址使用端口号的 NAT 也叫做网络地址与端口转换 NAPT
<div align="center"> <img src="pics/2719067e-b299-4639-9065-bed6729dbf0b.png" width=""/> </div><br>
# 路由器的结构
路由器从功能上可以划分为路由选择和分组转发
分组转发结构由三个部分组成交换结构一组输入端口和一组输出端口
<div align="center"> <img src="pics/c3369072-c740-43b0-b276-202bd1d3960d.jpg" width="600"/> </div><br>
# 路由器分组转发流程
- 从数据报的首部提取目的主机的 IP 地址 D得到目的网络地址 N
- N 就是与此路由器直接相连的某个网络地址则进行直接交付
- 若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为 D 的特定主机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表中所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
- 若路由表中有到达网络 N 的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
- 若路由表中有一个默认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默认路由器
- 报告转发分组出错
<div align="center"> <img src="pics/1ab49e39-012b-4383-8284-26570987e3c4.jpg" width="800"/> </div><br>
# 路由选择协议
路由选择协议都是自适应的能随着网络通信量和拓扑结构的变化而自适应地进行调整
互联网可以划分为许多较小的自治系统 AS一个 AS 可以使用一种和别的 AS 不同的路由选择协议
可以把路由选择协议划分为两大类
- 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选择RIP OSPF
- 自治系统间的路由选择BGP
## 1. 内部网关协议 RIP
RIP 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距离是指跳数直接相连的路由器跳数为 1跳数最多为 15超过 15 表示不可达
RIP 按固定的时间间隔仅和相邻路由器交换自己的路由表经过若干次交换之后所有路由器最终会知道到达本自治系统中任何一个网络的最短距离和下一跳路由器地址
距离向量算法
- 对地址为 X 的相邻路由器发来的 RIP 报文先修改报文中的所有项目把下一跳字段中的地址改为 X并把所有的距离字段加 1
- 对修改后的 RIP 报文中的每一个项目进行以下步骤
- 若原来的路由表中没有目的网络 N则把该项目添加到路由表中
- 否则若下一跳路由器地址是 X则把收到的项目替换原来路由表中的项目否则若收到的项目中的距离 d 小于路由表中的距离则进行更新例如原始路由表项为 Net2, 5, P新表项为 Net2, 4, X则更新否则什么也不做
- 3 分钟还没有收到相邻路由器的更新路由表则把该相邻路由器标为不可达即把距离置为 16
RIP 协议实现简单开销小但是 RIP 能使用的最大距离为 15限制了网络的规模并且当网络出现故障时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将此消息传送到所有路由器
## 2. 内部网关协议 OSPF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OSPF是为了克服 RIP 的缺点而开发出来的
开放表示 OSPF 不受某一家厂商控制而是公开发表的最短路径优先表示使用了 Dijkstra 提出的最短路径算法 SPF
OSPF 具有以下特点
- 向本自治系统中的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这种方法是洪泛法
- 发送的信息就是与相邻路由器的链路状态链路状态包括与哪些路由器相连以及链路的度量度量用费用距离时延带宽等来表示
- 只有当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路由器才会发送信息
所有路由器都具有全网的拓扑结构图并且是一致的相比于 RIPOSPF 的更新过程收敛的很快
## 3. 外部网关协议 BGP
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边界网关协议
AS 之间的路由选择很困难主要是由于
- 互联网规模很大
- 各个 AS 内部使用不同的路由选择协议无法准确定义路径的度量
- AS 之间的路由选择必须考虑有关的策略比如有些 AS 不愿意让其它 AS 经过
BGP 只能寻找一条比较好的路由而不是最佳路由
每个 AS 都必须配置 BGP 发言人通过在两个相邻 BGP 发言人之间建立 TCP 连接来交换路由信息
<div align="center"> <img src="pics/9cd0ae20-4fb5-4017-a000-f7d3a0eb3529.png" width="600"/> </div><br>
# 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内容将发布在微信公众号 CyC2018 你也可以在公众号后台和我交流学习和求职相关的问题另外公众号提供了该项目的 PDF 等离线阅读版本后台回复 "下载" 即可领取公众号也提供了一份技术面试复习大纲不仅系统整理了面试知识点而且标注了各个知识点的重要程度从而帮你理清多而杂的面试知识点后台回复 "大纲" 即可领取我基本是按照这个大纲来进行复习的对我拿到了 BAT 头条等 Offer 起到很大的帮助你们完全可以和我一样根据大纲上列的知识点来进行复习就不用看很多不重要的内容也可以知道哪些内容很重要从而多安排一些复习时间
<br><div align="center"><img width="320px" src="https://cs-notes-1256109796.cos.ap-guangzhou.myqcloud.com/other/公众号海报.png"></img></div>